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不仅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在满足市民多元需求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还是鼓励市民参与身体活动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城市公园的兴起乃至普遍化,既是城市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市民由单一需求转向多元需求的社会产物。《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体育运动纳入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体育的作用日益凸显,且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提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建设公园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实则是城市的建设要走向"公园化"。由此可见,体育和公园对于城市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城市公园发展过程中其体育功能愈发凸显和越来越被重视。基于此,本文旨在以城市公园承载的体育功能为切入点,探索其体育功能形成的历史渊源、生成路径,以及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逻辑,乃至它的未来发展又该如何进行优化或升级。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田野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方法等对我国城市体育公园功能的发展历史、生成路径及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在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当时这些空间形式基本已经具备了现代公园的一些特点,如公共性、娱乐性、休闲性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或市郊地域以古代园林、古代建筑以及历史纪念地和绿化为主为基础建设了一批公园,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因此它意味着城市居民首次真正意义上地拥有了娱乐和游憩的场所;改革开放后,城市公园的建设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我国城市公园不仅在数量得到了高速的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公园实现了从重视文化教育功能向突出休闲与游憩、生态与景观等功能的变迁。2.在我国城市公园体育功能的生成路径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松散型路径:以开阔场地为主体,是由于场地的有限性,城市公园中的开阔场地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城市中的社区公园,它们除了开阔场地以外,不具备其它任何体育锻炼的设施;二是规划型路径:以健身设施为主体,在传统公园中融入"健身"和"球类"等体育运动的理念或者形式,体育场地成为城市公园公共空间的一种延伸,也成为城市公园中公共设施建设的一种标配;三是专门型路径:以体育公园为主体,体育公园作为现代具有专门功能的主题式城市公园模式,不仅成为城市居民进行体育运动的公共空间,而且还能满足大型赛事需要,同时扩展了城市公园的类型,丰富了城市公园的文化。3.我国城市体育公园的功能演进是从体育功能萌芽阶段人们对休闲需求的推动,到体育功能凸显阶段人们对健身需求的加速,再到体育功能升级阶段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城市公园的体育功能一开始并不明显,更多时候则被其娱乐休闲的功能所涵盖,但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城市公园才成为发挥体育功能的一个重要主体。4.我国城市体育公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响应现代智慧城市的理念,以协同联动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助推以运动健康城市为出发点,并参考域外经验寻求跨界创新发展的契机,进行我国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与升级。综上,我国城市公园体育功能的历史渊源、生成路径,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逻辑等告诉我们,它是以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基础,即从对体育能够增强体质的健身功能需求到运动可以缓解疾病的健康功能需求。同时,它也见证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体育意识不断提升的历程。城市公园与体育的结合,既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未来,它们的联结和渗透将更加紧密,同时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育通过城市公园这一载体,把智慧城市、运动健康城市以及生态文明城市串接起来,进而呈现出"大体育"的效应。城市公园,则借助体育的形态,一方面创新其物质空间的形态,一方面升华其精神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