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光遗传毒性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光遗传毒性评价模型分为两大类,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评价模型由于操作简单,试验条件容易控制,一般作为药物光遗传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药物体外光遗传毒性评模型主要有光Ames试验(Photo-Ames)、光基因突变试验(Photo-HPRT/Photo-MLA)、体外光染色体畸变试验(Photo-CA)、体外光微核试验(Photo-MN)和体外光彗星试验(Photo-Comet)。1)Photo-Ames试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遗传毒性评价模型,大部分药物的光遗传毒性数据都来自于该模型。该模型有2种模式,一种模式药物与细菌、琼脂混合后再经紫外照射,另一种模式是药物经紫外照射后再与细菌共同作用。2种模式没有标准的紫外照射剂量,一般根据细菌的照射剂量反应曲线确定。2)Photo-HPRT/Photo-MLA试验:一般选用V79和CHO细胞,在药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紫外照射。3)Photo-CA试验:可选用多种细胞,不同的细胞选用不同的照射光源/照射谱,一般根据细胞的照射剂量反应曲线确定。4)Photo-MN试验:目前的研究主要选用V79细胞,其对药物的光遗传毒性检测结果与Photo-CA试验一致,可以作为其替代试验。5)Photo-Comet试验:由Ostling和Johanson等建立,在药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紫外照射,是一个敏感的检测系统。药物体内光遗传毒性评模型主要有体内光彗星试验(Photo-Comet)和体内光微核试验(Photo-MN)。1)体内Photo-Comet试验:目前在SKH-1小鼠和SD大鼠上进行,动物经药物处理,经紫外照射后,取表皮细胞组织、角膜或视网膜进行彗星试验。2)体内Photo-MN试验:动物经药物处理,经紫外照射后,一般取皮肤组织进行微核检测。目前虽然国内外建立了很多药物光遗传毒性的评价模型,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且试验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在药物光遗传毒性评价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和标准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紫茜合剂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茜合剂+达那唑)35例和对照组(单用达那唑)35例,两组疗程均为
依据对展览中心的结构特征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大厅飘蓬分跨拆解拆除法、网架拱3机抬吊整体拆除法、门式刚架"挂篮人工分割+吊车吊挂"吊拆法,通过层级协同管理制度的执行,
针对某滑靴式调偏装置底座在井下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事故,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其各工况进行应力计算,确认了事故原因。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成果分类以及相关的保护手段。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保护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并拓宽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
<正>水产养殖设备没有出现之前,水产养殖主要是依靠自然条件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随着水产养殖设备的不断出新,科学、高效、高产、智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呈现。增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