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的迅猛发展,音乐被逐渐纳入神经科学的研究范畴。这是因为,音乐中包含音色、节律、和声、曲调及旋律等多种因素,个体在从事各种音乐活动时,需要人脑中多个脑区和神经回路的参与、感受和处理。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探寻音乐认知的神经机制、以及音乐认知与其他心理认知能力的关系。现有研究已经发现,音乐学习与训练对人脑具有重要的重塑作用,无论是对脑区结构,还是脑的神经功能网络联结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技术和研究范式的不断更新,神经科学的现有研究内容与深度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脑间同步互动性研究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之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实验被试展开。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超扫描(Hyperscanning)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音乐中涉及大量的脑间活动,包括演奏者之间或是演奏者与欣赏之间,都可能激活音乐活动参与者的不同脑区,甚至引起某个脑区的多通道共振。目前,采用上述实验技术,研究者们正致力于乐器合奏、合唱等涉及多脑同步互动的音乐活动研究。例如,最近的研究通过观测在音乐活动中,人-人之间的互动指标发现,唱歌好的被试之间脑同步性非常明显,颞顶区、布洛卡区、颞叶、前额叶。双人同时出现激活的脑区包括的额下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且激活程度远远高于从事其他类型的双人互动活动。二、接近真实情境的研究在以往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实验常常要求单个被试在虚拟的社会情境中做出反应,并扫描单个被试的大脑活动。但这类研究往往缺乏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进行互动的社会特征。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者们可以在更接近自然情境的条件下,进行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探究社会互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总之,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音乐活动等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群体心理与脑际认知。这将促使我们深入思考:神经科学对于推进音乐研究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研究贡献?在音乐研究中,神经科学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音乐领域的研究者应该在什么研究层面上运用神经科学研究手段来揭示音乐教育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