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宁夏南部雨养区春季干旱,蒸发强烈,氮肥施用过量,浪费严重,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在宁南旱区进行不同覆盖材料与氮肥用量裂区试验,以普通地膜(M1)、渗水降解膜(M2)和麻地膜(M3)3种覆盖材料为主因素,以120(低量施氮N1)、180(常规施氮N2)、240(中量施氮N3)和300kg/hm(高量施氮N4)4种施氮水平为副因素,以普通地膜常规施氮量为(MIN2)对照,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覆盖结合施氮对0-100 cm层土壤具有蓄水保墒作用。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水分变化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在块茎形成期降到最低。在同一覆盖材料下不同生育期各施氮处理存在差异;在不同覆盖材料下M2处理在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贮水量分别较M1显著提高10.8%、12.1%和28.1%,而M3处理分别较M1显著提高10.3%、10.7%和21.6%。覆盖与施氮交互作用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影响极显著。在所有处理中,以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300kg/hm2和麻地膜覆盖+施氮量120 kg/hm2处理土壤保水效果最好,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180kg/hm2、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240 kg/hm2和麻地膜覆盖+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次之,而普通地膜覆盖结合各施氮水平处理保水效果最差。(2)覆盖结合施氮可调控0-25 cm层土壤温度。各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0-25 cm各层平均土壤温度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苗期最高。在同一覆盖材料下马铃薯生育期各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苗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和收获期平均土壤温度M2处理较M1分别降低8.6%、7.1%、5.2%、12.2%和15.4%,M3处理分别较M1降低19.0%、8.9%、8.6%、2.6%、16.0%和16.9%。覆盖结合施氮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影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以麻地膜覆盖+施氮量300 kg/hm2处理降温效果最好,麻地膜覆盖+施氮量240kg/hm2处理次之,而普通地膜覆盖+施氮量120kg/hm2和普通地膜覆盖+施氮量240 kg/hm2处理具有增温效果。(3)覆盖结合施氮对马铃薯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渗水降解膜覆盖可提高20-40 cm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0-40 cm层土壤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含量,而麻地膜覆盖可提高0-40 cm层土壤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施氮120 kg/hm2处理可提高20-40 cm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0-40 cm层土壤孔隙度;施氮180 kg/hm2处理可提升0-40 cm层>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土壤孔隙度、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施氮240 kg/hm2处理可提高0-40 cm 土壤孔隙度、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施氮300 kg/hm2处理可提高0-40 cm层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4)覆盖结合施氮能提高土壤和植株体内氮素含量。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0-40 cm层土壤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苗期和块茎膨大期达到峰值。土壤碱解氮含量以麻地膜覆盖+施氮量240 kg/hm2处理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而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麻地膜覆盖+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叶、茎和根氮素含量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苗期最高,马铃薯生育期块茎氮素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块茎膨大期降至最低。不同覆盖材料下M2处理茎、根和块茎氮素含量分别较M1显著降低24.4%、6.5%和13.9%,而M3处理叶和根氮素含量分别较M1显著提高 4.3%和 14.0%。(5)覆盖结合施氮能改善土壤水温环境,从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株高、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以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180kg/hm2处理对促进马铃薯生长的效果最佳。各处理马铃薯主要生育期SPAD值随生育期推进而降低,在现蕾期最大,以普通地膜覆盖+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6)覆盖结合施氮能起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覆盖与施氮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品质影响极显著。在所有处理中,以麻地膜覆盖+施氮量180 kg/hm2处理马铃薯品质最好,对照次之,而普通地膜覆盖+施氮量300 kg/hm2、渗水降解膜覆盖+施氮量300 kg/hm2、麻地膜覆盖+施氮量120 kg/hm2和麻地膜覆盖+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