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社会结构调整,价值观念多元,各种矛盾凸显,多种因素叠加致使公共危机事件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逐渐介入危机事件处置,改变原有舆论生态,既可能推动危机事件升级,也可能因引导得当而化危为机。本课题着力于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公共危机事件舆论如何生成,政府机构如何运用恰当策略加以引导,促进公众对政府机构的理解、支持,共同修复危机事件造成的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各类损失。公共危机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本课题着重讨论社会安全危机事件。它主要显现出公共性、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和关联性五大特征。新媒体语境下,具有传播媒介、传播主题、传播意图三个多元化突出特征。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容易成为媒介事件;冲击社会心理,容易滋生谣言;人数众多群体极化,容易产生集合行为,导致群体事件。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舆论传播中具有嵌套性和放大性,呈现碎片化和海量化、平民化和草根化,具有议程设置和事件动员能力,同时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舆论审判"。此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舆论传播中相互作用并可能产生共振效应。从整个传播链条来看,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生成机制,包括舆论触发机制、传播机制和引导机制。针对公共危机事件,政府应综合考虑现实存在的政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高度重视自身的议题设置、与媒体互动合作以及民间舆论场生成演化,要遵循危机传播规律,综合运用引导、告知、适度、协调等处置策略,切实加强危机事件信息发布,切实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水平。现代政府要善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将"危机"转化为"契机"。新闻发言人要遵循"及时主动、快速公布、准确把握、加强引导"等原则,主动组织信息发布,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主动承担社会减压责任,最大限度缓解危机给公众带来的心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