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妇女步入老年后月经停止,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转换加速,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丢失从而易患骨质疏松症(OP);同时身体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机体平衡机能下降,摔倒风险提高,最终会导致摔倒后骨折几率增加或是程度加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某些运动不仅可以减缓骨量丢失,改善机体代谢,而且能提高肌肉力量,提升机体平衡能力,对于预防老年妇女OP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国内安塞腰鼓已经是老年人群最主流的健身方式之一,不仅参与人数众多,而且普及面广,城市中心区域,边远山村都有它的身影。安塞腰鼓作为中国特色传统体育舞蹈,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娱乐性和节奏性特别受到老年妇女的欢迎,而它对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和平衡机能方面影响目前尚未查到相关资料。研究目的:通过了解安塞鼓对老年妇女血清雌二醇、骨密度及平衡机能的影响,探索安塞腰鼓对预防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及降低跌倒风险的作用。经过体检地域筛选,选择重庆万州区相邻几个社区的60名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所有被测试者均绝经3-8年,无骨代谢、心肺功能损伤以及影响健身腰鼓训练的运动系统疾患疾病,并且在实验前均无具体、规律的体育锻炼计划,实验期间受试者的饮食和其它生活习惯与实验前无差异,自愿接受实验方案。对照组没有进行过健身腰鼓的长期锻炼,但个别对象偶尔进行散步、广场舞等运动,但一般没有形成长期规律性锻炼的习惯。首先从健身腰鼓对老年妇女血清雌二醇的影响,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改善的标志是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提高。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弱了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负反馈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受到破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功能亢进,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代偿性增强,致使骨代谢呈高转换型,因骨吸收的过程较成骨过程短,导致骨代谢呈负平衡状态,最终导致骨质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应用健身腰鼓锻炼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显著或极为显著(P<0.05或P<0.01),与实验前相比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其水平均有提升。健身腰鼓运动以腰为轴,肩、臂协调配合,通过"跑、跳、扭、转"等基本动作,以腰部扭动,双手敲击腰鼓,并与步法协调配合,运动节奏有快有慢,威猛有力,舞姿飘逸,可能刺激锻炼者感觉性脑神经和运动性脑神经,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紧张性。故健身腰鼓锻炼可改善老年妇女中轴神经系统功能,影响下丘脑分泌并促进HPOA的适应。其次从对于平衡机能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保持人体平衡共有三个环节: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的信息输入。三种感觉信息在前庭核、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平衡觉中枢神经进行整合,经γ运动纤维传出的冲动调整骨骼肌的紧张性,而经α运动纤维调整骨骼肌的舒张性。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在人类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导致运动、平衡等机能下降。老年人平衡机能下降,直接影响其独立生活能力,甚至是引起直接摔倒的原因,同时诱发其他疾病。有研究显示,老年妇女平衡机能低于同龄男性,这可能是其肌力要低于同龄男性。这可能是有氧运动增强了下肢肌肉力量,特别是骨四头肌和骨二头肌,强化了膝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其次是重心不断变化,大力发展了交互神经支配,强化了平衡维持的神经机制。这些功能的改善,降低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进而降低由于失衡摔倒影响生活质量的几率。结果表明,实验在进行的第一阶段后,通过健身腰鼓训练的实验组平衡机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进行到第二和最后一阶段时实验组平衡机能极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通过较长时间规律的健身腰鼓锻炼可极有效提高老年妇女平衡机能,降低摔倒风险,这可是健身腰鼓的跑、跳、转等动作增强了大腿力量,强化了膝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快速变化的重心强化了平衡维持的神经机制有密切关系。结果显示安塞腰鼓能有效提升老年妇女E2水平,提高其相关部位骨密度及平衡机能。健身腰鼓对防治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降低跌倒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将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